微信扫一扫
关注北京致公
订阅号
微信扫一扫
关注中国致公
订阅号
张熙凯,男,1983年7月15日出生,中国致公党党员,丰台区第十七届人大代表;现任北京华生康复医院董事长,北京市慈善义工联合会理事、副秘书长;德中康复协会副会长、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医院管理分会第三届委员会副会长、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康复医学第三届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、中国致公党北京市第十届医药委员会委员。 作为医疗行业的杰出代表,张熙凯始终秉持医者仁心的执业理念,以卓越的领导力和创新精神推动康复医院高质量发展。在他的带领下,北京华生康复医院成功获批医保定点机构、“国家标准化心脏康复中心建设单位”、“北京市残疾人康复服务备案机构”、“北京市老年友善医院”、“丰台区健康促进医院”及“扶残助残爱心单位”等多项殊荣。 张熙凯以其卓越的领导力和深厚的医者情怀,开创性地将专业康复医疗服务延伸至社区基层,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医疗工作者的使命担当。为提升医疗服务水平、改善居民生活质量做出了重要贡献,赢得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。他个人被聘请成为国家税务总局北京市丰台区税务局特约监督员,且先后荣获“2024年北京榜样”提名人物、中国致公党2022年度和2024年度“新星奖”、中国致公党“2024年度社会服务先进个人”称号;2024年被评选为年度“感动丰台”十大人物暨“丰台好人”称号;其事迹亦被评为2024年“北京榜样”十月第三周周榜人物。 社区义诊:让专业医疗走进千家万户 张熙凯始终践行“预防大于治疗”的医疗理念,创新性地打造了“医院-社区-家庭”三级医疗服务体系。在他的带领下,医院组建了一支专业义诊团队,深入丰台区多个街道、社区开展常态化义诊和健康讲座500余场次。同时根据周边社区老年人口占比高的特点,重点开展高血压等慢性病义务筛查工作,累计服务居民超过5万人次。通过提供免费医疗咨询、康复理疗、健康检查等专业服务,切实将优质医疗资源送到居民家门口,有效解决了老年群体和行动不便人群的就医难题。 在推进医疗服务下沉街道社区(村)的过程中,张熙凯主动对接北京市慈善义工联合会、中国红十字基金会,积极参与“文明丰台365”社区公益活动和血友病骨关节疾病义诊项目。他带领团队深入方庄、花乡等街道社区,与志愿者一起搭建义诊平台,为居民进行健康检查,耐心解答各类医疗咨询。凭借专业的知识和亲切的服务态度,不仅荣获了北京市慈善义工联合会“2023年慈善义工先进个人”称号,获得了中国红十字基金会颁发的志愿服务证书,更是赢得了社区居民的广泛好评。 这些公益活动不仅提升了居民的健康意识,更搭建起医患沟通的桥梁。张熙凯用实际行动诠释了“医者仁心”的职业精神,为医院公益事业的发展树立了标杆。 助残扶残:用专业康复点亮生命希望 华生康复医院建院至今,张熙凯充分发挥康复医院的专业优势,构建并不断完善“医疗康复-职业康复-社会融入-家庭回归”的全链条助残体系。针对脊柱损伤、脑瘫等不同残障类型,他组织专家团队制定了标准化康复流程和个性化康复方案,确保每位患者都能获得精准有效的康复治疗。 为帮助残障人士重获生活能力、改善生活质量,他主导创建了康复数字智造工程室和辅具产品研发中心,突破传统辅具“千人一面”模式,建立了“一人三模”体系,通过技术创新为患者提供精准适配的康复辅具,让他们重新获得劳动能力,甚至是实现了再就业的希望。 作为年度慈善义工先进个人称号获得者、北京市残疾人康复备案机构及丰台区残疾人康复培训基地负责人,他组织了60余场次面向残疾人及基层康复治疗师的公益培训讲座,惠及的残疾人群体超5000人次。同时,张熙凯还积极整合区域医疗资源,紧密联合周边的12家社区医疗服务中心,定期开展免费的康复专业技能培训,这种“专业引领+社区赋能”的服务模式,让康复医疗真正走进社区,将康复的温暖延伸至每一个需要的家庭。 绿色康养:打造生态友好型健康空间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,医学技术突飞猛进,却难以破解普遍存在的亚健康困境。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显著提升和健康理念的迭代升级,人们开始积极探索膳食调理、运动康复、自然疗愈等多元化健康管理方式。在此背景下,张熙凯以前瞻性视野将可持续发展理念与医疗健康服务有机融合,开创性地构建了“医疗+生态”的绿色康养模式,打造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健康新范式。 为深入探索国际先进经验,他带领团队跨越国界,实地考察走访德国、法国、瑞士等多个森林康养基地,系统学习“婵柔修复+森林沉浸+温泉疗愈”三位一体全周期深度修复疗愈体系,亲身体验大自然的治愈力量,重塑身心平衡与健康活力。 自2024年9月启动项目以来,团队已成功开展两期“深林康养疗愈计划”,参与者在森林疗愈师的指导下,通过沉浸式的自然体验和专业的身心调理,不仅睡眠质量得到显著改善,整体精神状态和身体机能都呈现出积极的变化。许多参与者也表示,这种融合自然疗愈与专业指导的康养方式,让他们重新找回了久违的身心平衡。 这些实践成果不仅验证了国际先进疗愈体系在中国市场的适用性,更成功打造出可复制、可持续的本土化康养模式,为我国大健康产业的创新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样本。 适老化改造:构建全龄友好型社区 面对人口老龄化的社会趋势,张熙凯带领团队对丰台区开展了系统性适老化改造工程,对西罗园社区进行了全方位适老升级。在公共空间改造方面,团队通过增设单元楼坡道、防滑条、扶手和声控灯,健身广场配备适老化设施等措施,显著提升了社区适老功能。针对居家养老安全需求,创新推出包含床旁起身器、助行器、防滑处理、智能照明等在内的适老化改造服务包,为独居老人家庭提供定制化安全解决方案。在技术创新方面,团队依托需求与智能算法创新,构建用户辅具评估适配与多模态适配分析,优化技术参数匹配机制,实现了改造方案的精准化设计。 这一系列举措不仅切实解决了老年群体的生活痛点,更通过“硬件改造+服务升级”的双轮驱动模式,探索出城镇、社区适老化改造的可持续发展路径,彰显了城市建设中的人文关怀与社会温度。 从专业医疗到惠及民生,从技术创新到服务提升,张熙凯以医疗工作者的专业精神和企业家的创新意识,带领北京华生康复医院走出了一条特色发展之路,将专业的康复医疗服务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民生福祉,用实际行动诠释了“健康中国”建设的深刻内涵,为提升首都医疗服务水平、改善居民生活质量做出了重要贡献。 (来源:北京日报 原标题:“丰台好人”张熙凯:医者仁心筑大爱 创新服务惠民生) |